中新網上海12月22日電 (記者 陳靜)養生等于“練練身體、吃吃補藥”?答案是:不。現代人對養生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但養生的理念尤其是冬令養生理念卻走入一個個誤區。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李其忠22日表示,“生命在于運動,生命更在于寧靜。”在題為“養生熱中的冷思考”的演講中,李其忠表示,這個觀點并非不主張民眾進行體育鍛煉;而是說,如果心不寧靜,恐怕運動只能帶來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還會有害。
對于現代養生誤區,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楊金坤同日表示“養生應該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如今“全民進補”熱潮下不乏商家的趨利與誤導。
22日,第三屆“文匯中醫藥文化講堂”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舉行,力邀滬上中醫大家主講“冬令養生熱中的冷思考”。
李其忠近年來致力于中醫養生文化研究與中醫養生科普。他援引《呂氏春秋》“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生之謂也”。這位中醫專家指出,正確的養生與修身理念應是根據人體生命過程的活動規律所進行的一切物質與精神的身心護養活動。而當下,急功近利,躁動不安,重動輕靜,重形輕神,儼然成為社會“通病”。養生首要養心、養神,生命更在于寧靜。
重視養生現代人的卻常常不會養生,這讓中醫專家頗為著急。以冬令膏方熱為例,李其忠說,有些身體壯實,全無可調可補之處的人,卻求膏方進補,令醫師頗感為難。他談到,膏方熱潮下,一些問題不容忽視。在李其忠看來,膏方有所宜但也有所忌,不報以正確認識,不僅于病人無益,甚至令中醫無辜蒙污。
當日登上講壇的另一位專家楊金坤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和實驗研究30余年,他從《黃帝內經》中的養生理念對現代養生誤區糾偏。
《黃帝內經》又稱中國第一部養生寶典。楊金坤表示,《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給我們的提示是養生并不昂貴,比如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形與神俱、心態平和。他指出,可是,這些卻廣為大家忽視,很多人并沒有做到。另外,古代人也強調養生還是一種快樂的心態,即“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在楊金坤看來,如今“全民進補”熱潮下不乏商家的趨利與誤導。
據悉,本次講堂由上海市衛生計生委、上海市中醫藥發展辦公室、上海中醫藥大學、《文匯報》社聯合主辦。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上海東方宣教中心承辦。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