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11月21日電 (單鵬)2025全球熊貓伙伴大會21日在成都開幕。此次大會以“共護熊貓家園、共建美麗世界、共享開放機遇”為主題,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名專家和業內人士,以大熊貓保護和文化交流為載體,共探全球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科學路徑。
11月21日,2025全球熊貓伙伴大會在四川成都舉行,場外“熊貓文創集市”“熊貓伙伴攝影展”等展覽吸引中外嘉賓駐足欣賞或拍照留念。圖為熊貓布偶與酒文化巧妙融合。 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當前,大熊貓國際合作超越了物種保護范疇。在馬來西亞、德國、法國等國家,大熊貓不僅帶動了旅游經濟,更成為中外交流的情感紐帶。
德國柏林動物園園長安德烈亞斯·克尼里姆指出,大熊貓不僅是科學保護的對象,更是激發全球公眾生態共情、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深入人心的關鍵使者。
“中國為世界貢獻了大熊貓這一保護物種,也向世人傳遞了全新的生命觀。”比利時天堂動物園創始人兼董事長埃里克·董博表示,守護、共建、共享,是人類共同使命,“我們要守護好四川的竹林,建造各類保護基地,將其打造為連接科學、藝術與情感的溝通橋梁。”
中國以大熊貓保護為載體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也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有益參照。
非洲聯盟委員會前副主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伊拉斯塔斯·姆溫查說,大熊貓從“瀕危”降為“易危”,這一轉變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最成功的范例之一。“非中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從保護非洲象、白犀牛、山地大猩猩,到守護剛果盆地雨林,非洲大陸正為此進行著不懈努力。”
據了解,四川擁有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近75%的大熊貓在這里繁衍生息。在大熊貓的“傘護”之下,川金絲猴、羚牛、金錢豹、珙桐、光葉蕨等珍稀動植物也在這片土地棲居。大會期間,中外嘉賓將走進大熊貓基地、鄉村茶園等地,見證四川在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領域的發展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