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建東山5月27日電 (記者 丁棟)福建東山島是中國第六大島。面積只有248平方公里的東山島,水產品出口值突破17億美元,占中國總出口量的8%以上,中新社記者日前跟隨國家海洋局組織的“海疆萬里行”采訪團來到東山島,探訪這一海洋經濟強縣的藍色密碼。
“東山島緊鄰臺灣海峽,東海、南海交匯的獨特海流,溫和的亞熱帶氣候,孕育了該海域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成為閩南—臺灣淺灘的中心漁場”,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總工程師李濤告訴記者,東山獨具海洋產業優勢,特色海產品有魷魚、石斑、對蝦、鮑魚等,“東山鮑魚”獲中國國家地理標志商標。
在東山縣東海岸保稅物流中心,海魁水產集團董事長陳振魁告訴記者,東山島距臺灣高雄港僅168海里,是中國最大的對臺小額貿易港口之一,吸引了臺灣及東南亞遠洋漁船源源不斷前來卸運海產品,補充了本地水產加工企業“吃不飽”的加工能力,成為海峽兩岸重要的水產品貿易中心。
“一條魚,兩岸情”,臺灣虱目魚的故事是兩岸水產業交流的一個縮影,臺灣漁民大量養殖的虱目魚近年來在大陸銷售不暢,海魁水產集團與臺灣臺南學甲食品公司簽訂“臺灣虱目魚合作開發項目”,收購虱目魚2000余噸,并開發出蒲燒、魚丸、料理等系列產品,暢銷歐盟、東南亞等地的10多個國家和大陸市場,一條虱目魚帶來兩岸漁業合作雙贏的局面。
海馬養殖是東山島藍色經濟的又一亮點,東山縣副縣長遠洋介紹,海馬是名貴中藥材,傳統上一直靠捕撈,野生資源日益減少,在東山縣遠洋博士工作站的牽頭下,水產專家張東教授引進了美國海馬新品種,解決了海馬人工養殖的難題,創造出海馬養殖這一全新的產業。
在東山紳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海馬養殖基地里,一尾尾成年海馬活躍地游來游去,公司負責人謝躍中告訴記者,經過優良選育的海馬新品種一次可孵化近千尾,去年培育的數千尾種海馬今年已經孵化成近10萬尾。他預計,海馬深加工保健品和生物醫藥產品擁有廣闊市場前景,公司將在三年內實現上市。
海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對海洋資源的保護。東山縣委書記黃水木介紹說,東山對海灣、海水、海島等“五海”資源劃定了生態紅線,實施保護與開發相結合,對破壞海洋資源的近海養殖等進行清理整頓,一部分帶來污染排放的水產加工企業開始“進城入園”,實施污水集中處理,東山珊瑚礁海洋自然保護區成為國際開展海洋基因庫研究和開發的基地。
據介紹,在剛剛結束的中國“美麗海島”評選中,東山島以第三名當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