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在位于商南縣試馬鎮的陜西中釩昌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里,自動化生產線有序運行,金屬軌道上運送著一筐筐銀灰色的制品——釩氮合金。
“我們的自動化加工生產線使釩礦中的五氧化二釩轉化率超過99.5%,制成的釩氮合金產品暢銷國內各大鋼廠,年產值有望突破10億元。”該公司生產廠廠長王四紅告訴記者,“釩氮合金被稱為‘工業味精’。在鋼材里添加釩氮合金,能提高鋼的可塑性、延展性和柔韌性,特別是能提高強度。”
王四紅介紹,近年來,該企業不斷升級技術,產銷形勢好,是陜西省乃至西北地區為數不多的釩氮合金企業之一。
商南縣礦產資源富集,釩礦、硅礦、鎂橄欖巖儲量分別為2.8億噸、500多萬噸、5.2億噸。
2022年以來,商南縣將新材料列為工業經濟的重中之重,積極培育鏈主和骨干企業,強化重點項目支撐,增加科技研發投入,加速將釩、硅、鎂等優勢資源發展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材料產業,作為該縣聚力打造的“四大產業鏈群”之一。
建設園區強承載
2022年,土生土長的商南“90后”孫文在商南縣現代材料產業園創立了一家專注于粉末冶金制品及增材制造的高科技民營企業——陜西豪德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縣政府了解到我們有繼續擴大生產規模的想法,鼓勵我們留在家鄉發展,不僅給優惠政策,還提供了免費廠房。”孫文說。
2023年,陜西豪德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建成年產600萬件粉末冶金項目,突破技術瓶頸,填補了商洛市增材制造產業鏈的空白。
為了推動釩、硅、鎂等優勢資源綠色發展,商南縣建設了現代材料產業園、硅科技產業園、鎂材料產業園。目前,十里坪釩科技產業園正在建設中。
“我們已招引10位技術專家,組建了一個研發團隊。園區還為我們提供了行業交流的平臺、項目上的合作以及一些優惠政策,包括人才津貼、住房等。”孫文介紹。
商南縣通過縣級領導叩門招商、鏈主企業以商招商等方式,引進了浙江眾成、山東玉龍、海越能源等一批上市企業;陜西新豪迪、陜西森德瑞爾等一批重點企業落戶園區,投入釩、硅、鎂等新材料產業開發。
謀劃項目強支撐
在商南經開區,由商洛熱盾高溫材料有限公司承建的年產13萬噸耐火材料項目,今年1月開工,目前正在快速推進。
“我們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工藝,開發的耐火材料系列產品,將鎂橄欖巖原來60%—70%的利用率提升到95%以上,實現了鎂橄欖巖從簡單開采到精深加工的跨越發展,加快了鎂橄欖巖的全鏈化利用。”11月6日,商洛熱盾高溫材料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張有朝介紹,“一期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將在1.8億元至2.2億元。”
記者了解到,商南縣鎂橄欖巖礦的開采容易度、耐高溫度、晶體顆粒度在同類礦體中居全國首位。
去年11月,陜西商南鉻鎂材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年產100萬噸鎂橄欖巖高端型砂項目建成。“我們6個型號的鑄造型砂暢銷浙江、廣東、湖北、河北等地。今年1月至7月,產品銷售額7000多萬元。”陜西商南鉻鎂材料有限公司綜管部部長朱紅東介紹。
近年來,商南縣精心謀劃爭取新材料產業重點項目。年產100萬噸高端型砂、鎂橄欖巖全產業鏈開發一期、年產10萬噸高純硅、年產600萬件粉末冶金及增材制品、年產1萬噸親水鋁箔等一批新材料產業項目陸續建成投產,逐步釋放產能。
發展企業強帶動
經過近幾年的攻堅,商南縣新材料產業產品涵蓋釩氮合金、高純硅、太陽能級多晶硅等10余種,去年產值達23.9億元,今年產值有望超過30億元。
這些成績得益于當地積極培育發展鏈主企業、骨干企業,并依托這些實力較強的企業進行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產業實現鏈式開發。
“我們與中國科學院、香港科技大學聯合技術攻關,實施鎂橄欖巖尾礦全量化綜合利用,成功提取出硫酸鎂、白炭黑等高附加值產品,目前正著手籌建生產線,最終會將尾礦‘吃干榨凈、變廢為寶’。”朱紅東介紹。
“中釩昌盛與西北有色地質研究院合作,研發出在釩氮合金生產中提高氮含量的方法,并取得國家發明專利認證,工藝流程清潔、無污染,產品不產生硫、磷和固體廢物、廢渣等。”商南縣科技和經濟貿易局分管負責人湯淼介紹,依托骨干企業的帶動,目前,商南縣釩產業已形成“釩礦采選冶煉—五氧化二釩—釩氮合金”的鏈式格局。
在鎂產業領域,相關骨干企業正在商南縣布局建設高端型砂、高溫耐材、高新鎂材、高品鎂水四大生產片區,推動產業從開采、加工高端型砂及耐火材料,向硫酸鎂、白炭黑、超細氫氧化鎂等延伸,實現產品升級。
“我們堅持把新材料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之一,加強礦業規模化、綠色化、延鏈化、數字化、安全化轉型,加強下游企業招引,持續在延伸鏈條上下功夫,著力打造百億元級的產業集群。”商南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謝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