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0日電 由中華紅絲帶基金、BD中國共同舉辦的“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CD4艾滋病檢測儀器捐贈儀式在京隆重舉行。在儀式上,BD中國向中華紅絲帶基金捐贈了兩臺用于艾滋病診斷的BD流式細胞儀,共計價值12.4萬美元(折合人民幣76萬),用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云南省臨滄市人民醫院的一線艾滋病防治工作。此項公益善舉,旨在提升我國基層及少數民族艾滋病重點防控區域的艾滋病檢測能力;幫助偏遠地區的艾滋病醫療防治單位,通過先進的CD4細胞檢測技術,提高HIV/AIDS的檢測效率及準確性。
全國工商聯原秘書長/中華紅絲帶基金常務副理事長谷彥芬,BD大中華區生物科學業務總監呂雯,云南省德宏州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衛生局/防艾局常務副局長段祝聰出席了會議,并在現場致辭。此外,中華紅絲帶基金秘書長宋垚,BD大中華區生物科學業務總監呂雯,云南省德宏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分管艾滋工作副主任段松,及云南省臨滄市防艾辦常務副主任陳勇志作為各方代表,參與了捐贈儀式。
有效檢測,CD4細胞水平是確定艾滋病診療方案的主要指標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及后勤管理辦公室主任晉燦瑞在會上說,“世界衛生組織(WHO)稱,艾滋病仍是世界上最重大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尤其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根據我們疾控中心公布的疫情數據來看,截至2014年8月31日,現報告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共490521例。由此可見,艾滋病在我國的防控任務艱巨,并且刻不容緩。”
“艾滋病病毒感染不可治愈,但如果堅持抗逆轉錄病毒治療,艾滋病毒在體內的進展可以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病毒感染者可以保持良好狀態,不僅保持勞動能力,延長生命,還可以降低傳染性。”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沈潔在會上表示。
協和醫科大流行病教授/中華紅絲帶基金專家組組長張孔來在會上說道,“對于艾滋病病毒感染來說,CD4細胞計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CD4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重要免疫細胞,由于艾滋病病毒攻擊對象為CD4細胞,所以其檢測結果對艾滋病治療效果的判斷和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判斷有重要作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CD4細胞如果出現進行性或不規則性下降,標志著免疫系統受到嚴重損害。當CD4細胞小于每立方毫米200個時,可能會發生多種機會性感染或腫瘤。因此,準確可靠的CD4細胞檢測是評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疫狀況,判斷疾病進程、評價抗病毒藥物治療效果和估測預后的重要指標。”
北京地壇醫院資深艾滋病專家/世衛組織合作中心主任徐克沂表示,“2003年我國即開展免費抗病毒治療項目,《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藥物治療手冊》中已將CD4細胞<350/毫米3 明確作為開始抗病毒治療的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和歐美等發達國家均推薦,艾滋病病人檢測CD4細胞需3個月一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需6個月一次,從而根據CD4細胞數量來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專家告訴記者,定期進行CD4細胞檢測,并進行規范治療,有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延長壽命。我國政府從2004年起,就已全面實施對患者的免費CD4檢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中心主任/衛計委艾滋病咨詢委員會委員吳昊介紹到。
行動起來,共同攜手向“零”艾滋邁進
中華紅絲帶基金副秘書長葉大偉指出,“艾滋病的防治需要社會各界的愛心奉獻和關注。政府、企業、社會和媒體等都應該貢獻力量。尤其對于我國偏遠地區的艾滋病高發區而言,受設備、人才、技術等因素所限,艾滋病檢測能力較為薄弱。感謝BD中國愛心企業的善舉,能與中華紅絲帶基金一起攜手,為云南少數民族地區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
葉大偉還表示,“德宏州的少數民族人群占比很高,也是艾滋病高發區,近年來的艾滋病疫情情況已從吸毒人群轉向性傳播高危人群,需檢測的樣本量相當大。受經濟條件的限制,以前只配有小型的艾滋病檢測設備,無法滿足下屬5個縣市大規模的CD4艾滋病細胞檢測需求。此次,通過所捐贈的流式細胞儀,該地區的艾滋病檢測技術和效率,將會得以大大的提高。”
BD大中華區公共事務及傳播部總監韋春艷表示,“BD作為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在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投入了眾多人力物力,產品技術和服務。繼上次向四川省涼山捐贈流式細胞儀之后,這已是公司第二次向偏遠地區捐贈艾滋病檢測儀器。”“除了捐贈儀器設備外,BD中國還會為當地的一線實驗室操作人員提供免費技術培訓,協助開展標準實驗室操作流程規范培訓,以及醫患溝通、患者隨訪等一系列的培訓項目。我們衷心希望,能切實地為向“零”艾滋邁進這一目標的早日實現而不斷努力。”BD中國生物科學業務艾滋病項目高級經理李蘇輝補充道。(中新網健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