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 蝶

傳明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天麻切片加工廠內,工人正在晾曬天麻。
“我在這里購買天麻飲片已經八九年了,這里的天麻飲片天麻素含量高,很受市場認可。我今天要先拉10噸回去。”11月6日,來自河北保定的客商張占杰,在商南縣傳明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天麻切片加工廠內,一邊查看飲片品質一邊笑著說。這位常年在安國中藥材市場經營的老客商,用持續多年的采購行為,印證了商南天麻飲片的市場競爭力。
張占杰口中的優質貨源地,正是清油河鎮最大的天麻切片加工廠——商南縣傳明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天麻切片加工廠。走進位于清油河鎮清油河社區的廠房,一股天麻的清香夾雜著熱氣撲面而來,剛蒸煮好的天麻色澤鮮亮,工人分工明確,清洗、分揀、蒸煮、切片、烘干等工序緊張有序推進;廠房深處的開闊區域,打包整齊的天麻飲片堆成小山,等待發往各地市場。
“今年我們加大了投入,鎮政府也支持了200萬元,專門用于廠房改造和生產流水線設備采購。”傳明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祝傳明難掩喜悅,“新設備能實現清洗、分揀、蒸煮全流程自動化,效率能提升不少,下周就可以運回來安裝調試了。”
設備升級的底氣,源自產品品質的硬核支撐。今年8月25日,該合作社生產的天麻通過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核,獲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定。而這份認可的背后,是祝傳明深耕天麻產業12年的堅守與突破。
今年49歲的祝傳明是土生土長的清油河鎮人。2012年,他踏入天麻種植行業,最初只能靠售賣天麻原品盈利。2016年,他帶著自家產的天麻跑市場時發現,商南產的西路麻雖品質優良,但因個頭小、形狀不規則,市場售價始終上不去。一次在安徽亳州的考察中,當地天麻切片售賣的模式讓他眼前一亮,切片不僅能掩蓋賣相缺陷,還能提升產品附加值。帶著這個想法,祝傳明從租用小廠房起步,一步步摸索切片、烘干技術。2020年,他終于建成了現在的標準化加工廠。恰逢新藥典將天麻素含量作為藥用品質核心指標,而商南天麻天生具備天麻素含量高的優勢,切片加工后更是“錦上添花”,迅速從“滯銷品”變身市場“香餑餑”。
“現在,加工廠的天麻飲片每年產量至少有100噸,產值2000萬元左右,主要銷往安徽、湖南、四川、云南、河北等地的中藥材市場。”祝傳明說,針對市場需求,他還設置了七八個天麻收購點,形成了輻射周邊的原料采購網絡。
產業發展的同時,祝傳明不忘帶動鄉鄰共富。他精準對接海拔高、適宜天麻種植的清油河鎮團坪村、清油河社區,引導群眾發展天麻種植,并每年為兩個村集體分紅共計9萬元。加工廠及各收購點還為周邊村民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61歲的脫貧戶汪九鳳就是受益者之一。“我在廠里干了6年,一天能掙100元,中午還管飯,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特別滿意。”汪九鳳說。
“能把咱商南天麻的好品質做出來、賣出去,還能帶著鄉親們一起掙錢,我越干越有勁兒。等新設備投用了,我們還要提升產品標準化水平,拓寬銷路,讓更多人知道商南天麻的名氣,讓致富路越走越寬!”祝傳明眼神里滿是對未來的憧憬。